日前,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的“2021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天津站)”高峰论坛上,京津冀三方签订《关于打造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根据协议内容,京津冀三方将围绕转型基础支撑、融合应用提升、富集生态打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强化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三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区域化是当前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初步成型,要发挥其产业枢纽作用离不开区域化协作,京津冀三地合作有助于提升区域网络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建立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构建区域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也会推动区域共筑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促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升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

“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走深向实。京津冀根据各自不同的城市功能定位、企业发展态势,区域工业企业导向、人口流向、区域协同,做到工业互联技术与行业融合、具体业务场景的融合,是工业互联互通、智能化过程中最核心的命题。”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说。

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以来,京津冀三地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北京市致力于打造系统完整、协同创新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市建成5G基站3.2万个,实现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连续覆盖;初步形成“双跨+行业+特定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重点平台约60个,重点平台注册用户数、接入设备数、接入设备总价值均为全国第一。

天津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建设,到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近2.5万个,重点打造了200多个5G应用场景;推进1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遴选96个互联网制造新模式、工业大数据等方向的试点示范项目,为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培育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河北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重点项目529个,3个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368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2个。2018-2020年河北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京津冀同时又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态势良好的一个个缩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00个,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300万台套,平台发展生态持续繁荣。

在张孝荣看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要重视协同融合。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居全球首位,工业互联网需要构筑一个复杂系统,各地区各领域的需求大不相同,需要重点解决的是相互融合问题。除了需要顶层设计,还需一个协调机制,能够实现将各方面资源组织协调起来,共同推进。

祁海坤说,任何再先进的数字技术都必须和行业做深度融合,否则都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发挥其赋能作用。要深入行业内部,了解场景的痛点、挖掘业务需求,工业互联技术才会有明确的发力方向、发力重点,要主动顺应和掌握工业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趋势、新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呼吁,要推动标准、质量、安全等平台建设,促进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生态发展。

王建伟表示,工信部将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出台两化融合“十四五”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创建工作。他透露,工信部将深化平台赋能,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培育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池,打造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我们将打造繁荣生态,完善平台的标准体系,加快创建合作中心建设,建好、用好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深化产融结合,为产教合作和平台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文刊发于《中国产经新闻》5月27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