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樟雅苑小学的学生在跟戏曲老师学习戏曲表演技艺。当天,蜀山区南七街道科企社区联合香樟雅苑小学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 


今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力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明办精心筹划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正是向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记者从昨日下午召开的合肥市“戏曲进校园”推进会上获悉,我市将继续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戏曲文化真正走进和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中,滋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荼开展

“各种戏曲艺术百花争艳、代代相传,不仅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戏曲进校园,就是要通过戏曲这一文化载体,向下一代普及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道。

合肥市是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11月8日,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合肥35中启动。一场在新生代中弘扬与传承戏曲文化与艺术、一场“不忘回家路”的校园活动在合肥正式拉开大幕。活动吸引了省内外的关切目光,也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庐剧皇后”丁玉兰告诉记者,她期盼着能走进更多的学校,让庐剧之香飘进课堂,她不收一分钱,只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了解、亲近庐剧,从中能走出庐剧未来的传承人。

活动自启动以来,我市市属学校、省示范高中、少年宫学校等试点学校全面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在主题班会、音乐课上以及课间、课余时间里欣赏与学唱合肥市“戏曲进校园”推荐曲目,让戏曲融入学生生活,耳濡目染间增加学生对传承戏曲的使命感。

创新方式让学生们乐于亲近戏曲

传统戏曲植根于历史语境中,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很可能会“水土不服”,成长中的学生们很难接受。如何破题?

为此,合肥一中将戏曲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整体教育中,提高戏曲艺术在校园的普及度、认知度、关注度、参与度,创新戏曲艺术表现形式,拓展戏曲艺术表现向度。据介绍,该校通过编写校本教材《黄梅映像》,举办《我眼中的黄梅戏》征文比赛和黄梅戏海报设计评选及展示活动,开展黄梅戏说、唱、演、奏等展演活动,让师生们耳目一新。学生们用钢琴弹奏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对花》、用长笛吹奏的《天女散花》,都让人惊艳。目前,学校组织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子课题《黄梅戏校园传承》已结题,合肥一中更成为“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实验学校”。

合肥一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我们将用好讲台,推动戏曲走进课堂,同时,建好舞台,促进学生戏曲实践,培养一批小戏迷,为戏曲艺术的长远发展增添越来越多的有生力量。此外,还将发挥校园广播、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交流互动、营造声势。”

传统的箭说到底是射向未来的

当下,不仅是学校行动起来了,全市各县(市)区也积极行动起来。其中,包河区创新机制,将该项活动作为未成年人传统教育的抓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辖区内省艺术学院、歌舞剧院、徽京剧院等专业院团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下发《包河区“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区迅速行动起来。目前,该区已有40多所学校开设了戏曲社团,师范附小三小更是在今年初把徽剧唱进了中央电视台。

“不忘过去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的箭,说到底是射向未来的。丁玉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日的努力,是为了戏曲文化流传得更加久远,未来的孩子们还能够听到、看到戏曲表演。

对此,合肥一中相关负责人说道:“今后我们将加大推动‘戏曲进校园’专项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在校园厚植戏曲文化沃土,重拾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让文化自信从小抓起,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努力形成戏曲传承发展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 方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