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是茶叶的生产大国,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的企业为数不少。在大消费时代,白酒、中药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白酒四强的市值超过5000亿元。而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茶叶行业,在股票市场的表现平平。日前,山西魔根茶吧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A股募资,迈出了茶企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发展的一步。

茶叶,曾经沿着茶马古道到达印度、红海;也曾经打通了河西走廊、戈壁大漠,到达欧洲。目前,在国内茶饮市场,“立顿”等国外品牌认知度较高,国内茶企还在起步阶段,与那些跨国知名品牌在产品、销售等方面还存在着一段距离。

“这一两年来,我觉得茶叶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做大的时机在慢慢成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说。“对于茶产业的上市,政策上应该是没什么限制的。”深圳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只要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合规透明,就没什么问题,“如果企业只做终端的销售、商贸,风险可能大一些,最好是上游原材料也能控制。但这也不是大问题。”

茶企上市公司少,魔根茶吧董事长王志强认为:“并不是审批上有多难,关键是行业监管的问题,还有茶叶的标准。现在国内茶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各行其道、各说各的。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茶叶市场的认知还处在传统阶段,茶企做到产业化、规模化的较少。魔根茶吧股份有限公司茶叶营收近亿元,在当地算是比较成功的。”

魔根金花茶叶分为袋泡及现代包装茶叶,还有即将上市的魔根拿铁与魔根抹茶,这都是年轻化的国际化产品,在年轻人群中,魔根品牌的茶叶市场认知度较高。“中国的茶叶公司要不就只有上游原料,要不就只有终端,控制产品质量的能力差。”农业专家舒惠国说。

茶叶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广义地算,全国可能有2000亿元的茶叶市场,但是茶企规模最大的也就10几亿元,中国7万家茶叶公司,90%是在无统一标准的原始加工工艺基础上办起来的,小而杂,国家的监管相对薄弱。茶叶市场一直难以规范,追根溯源还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监管困难,制约着行业发展。

“茶叶以品种及产地分类,中国茶叶品种上千,品质更是千差万别。茶叶种植又受到地域限制,产量也随之受到限制。”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枫明说。此外,茶叶行业工业化起步比较晚,行业的整合还在较低水平,主要是之前的管制太多。“应该是管制相对严格的行业之一。”朱启忠介绍道,“直到1993年左右才从国营统一经营放开,但放开后,茶行业又受到了行业泡沫、农药残留等影响,步履蹒跚。”

对于近年来茶行业发展现状,张黎明认为,这些年,茶叶产量保持5%左右的稳步增长,行业本身的增速并不快。王志强表示,茶行业发展很稳,但利润不高,难以达到资本高回报的要求,因此上市公司较少涉足。而行业内的茶叶公司大多数是由茶农的茶厂变身而来,管理不规范、早期的资本规模也难以达到上市要求。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0年以前,茶业发展速度远逊于其他行业,甚至出现了大幅倒退;2000年后,行业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但由于基础太差,缺少龙头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浙江绿洲股份两家公司上市搁浅后,茶企上市就搁置了10多年。直到2007年,云南的茶叶公司突然发力,龙生茶业、下关沱茶集团和庆沣祥茶业3家茶企进入上市辅导期,并有云南普洱茶集团、大益集团、龙润集团等普洱茶生产企业着手筹备上市。“2007年前后,想上市的茶叶公司比较多,形成了一阵风,主要是普洱茶茶企。但后来碰到普洱茶泡沫破灭,所以很多企业没有达到规范管理及合理稳定利润,从而都没成功。”王志强说。

目前,中国两家实现上市的茶叶公司都在香港。“香港上市的条件宽松,并且注重利润,所以早期茶企上市都在香港。”王志强说。

魔根金花茶创建了茶行业的国际标准及美国FDA标准,让茶叶流通得到了保障。其中“魔根茶伴侣”和“魔根茶点”的完美结合,打破了传统饮茶习惯。魔根茶吧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还采用智能服务,引入互联网、共享健康等先进的经营理念。

茶企究竟赚不赚钱?这是茶企上市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有人说行业盈利艰难,有人却说利润属于暴利。而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则是行业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经营产品、环节不同所致。王志强认为,茶行业缺乏标准,价格要么虚高,要么低得惊人,大多数农户利润只有10%,而中间商的利润高达50%甚至更高。这些都制约着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限制了国内茶企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王志强表示,魔根茶吧连锁店、魔根茶叶公司、爱天然农业科技三家主体公司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整体毛利大概25%以上,净利润有15%以上,做得好的话,毛利可能达到30%以上。

从香港上市的天福控股及龙润茶的盈利情况看,盈利水平则更高。根据天福控股年报,2008年—2011年,其毛利率分别为44.9%、43.8%、55.3%和61.6%;龙润茶、安溪铁观音集团的毛利率水平近年也始终保持在40%—50%之间。

业内人士透露,茶行业看起来毛利率高,但不像烟、酒那样属于快速消费品。茶行业摊在渠道上的成本很大,总体来说,净利润水平是较低的。

资料显示,天福控股、龙润茶的净利润水平近年保持在15%—20%左右。尽管这个盈利水平比不上白酒行业,但显然也非常可观。当然,这个盈利水平,并不具备行业参考价值。能够获得高盈利,背后是这些企业自身塑造品牌、提供特色服务成功的结果。据了解,天福控股就在茶店中同时销售副食品,此外还经营一些由茶衍生的产品和服务。

从财务数字上看,大型茶企成长明显。龙润茶2009年营收1.6亿港元,2011年达到3.54亿港元。安溪铁观音的营收也从2009年的9097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2.26亿元。

茶行业资深营销人绘制了中国“品类茶”整合后最终的品牌生态格局:1个全球化+全国化的超级品牌(年销量超10亿元),2个全国化的优秀品牌(年销量超5亿元),3—5个区域化(覆盖2个省区以上)品牌(年销量超1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茶叶可能是下一个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而“魔根金花茶”作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产品,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