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实施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

《意见》提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为坚持预防为主,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意见》围绕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关注重点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以及重大疾病防控等三大方面,列出了15个专项行动。

为了细化具体职责目标,《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同期印发。此外,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不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也面临较多挑战。

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总死亡人数的88%,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而同时,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

《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为坚持预防为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健全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的制度体系,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一是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二是关注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

国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意见》明确了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目标,如到2022年,基本建立覆盖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同时,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同期印发,行动细化《意见》提出的15个专项行动的目标、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同时,《意见》还决定在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以统筹推进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做好监测考核等工作。

焦点1

向未成年人售烟将进

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实施控烟行动,研究利用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

《意见》指出,中国“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

同期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下简称《行动》)提出,到2022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4.5%,到2030年下降到20%以下。该目标与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一致。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此外,中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因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

“吸烟者尽可能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行动》表示,个人和家庭应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不吸烟者不去尝试吸烟。药物治疗和尼古丁替代疗法可以提高长期戒烟率。

向未成年人售烟将受到联合惩戒

《行动》还提出了多项未成年人控烟措施。《行动》表示,将烟草危害和二手烟危害等控烟相关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不向未成年人售烟。加强无烟学校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明确,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商家、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这意味着,向未成年售烟,或将被处以限制乘坐火车、飞机等惩戒措施。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1999年实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售烟。但在近20年后,直至去年,才由深圳市马峦市场监管所给向未成年人售烟的商家,开出全国首张罚单。

全面无烟法规2030年至少覆盖80%人口

《行动》表示,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

《行动》还表示,鼓励企业、单位出台室内全面无烟规定,为员工营造无烟工作环境,为员工戒烟提供必要的支持。

据悉,目前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约在10%左右。《行动》提出,到2022年要至少覆盖30%,到2030年要至少覆盖80%。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是指,通过无烟立法而受到保护,避免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烟草烟雾危害的人群数量。

截至去年11月,全国仅有约20个城市出台了控烟法律。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多地的城市控烟立法中,普遍实行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100%无烟。

城市控烟立法效果如何?据北京市此前披露的数据,控制吸烟条例实施4年来,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下降85.8%;吸烟人群减少20万;减少二手烟暴露者280万。

据了解,中国于2003年正式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在2005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2006年1月正式生效。但十余年过去了,中国至今仍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控烟法案。

有控烟人士表示,就《行动》的表述,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或已经不在决策者的考虑之中,2030年前或仍无国家立法。

研究用税收、价格控烟

《行动》提出,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行动》还提出,进一步加强卷烟包装标识管理,完善烟草危害警示内容和形式,提高健康危害警示效果,限制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

除控烟立法外,吸烟人口数量的减少与烟草提税提价也有直接关系。2015年5月,中国财政部曾在批发环节提高烟草消费税。这次提税效应显著,中国烟草销售20年首降。

不过,2015年以后,中央层面并没有持续的烟税提税提价政策出台,卫生经济学家担心,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持续上涨,烟草制品将回到此前相对低价的水平,导致卷烟销量回升。

据南都此前报道,有专家表示,如果实施无烟立法、戒烟支持、健康警示图形上烟包、大众宣传和禁绝烟草广告以及属于价格措施的烟草税改革等措施,中国到2030年的吸烟率有希望降至19.7%左右。

这意味着,届时全国将较2016年减少7800万烟民,中国的卷烟消费量也将因此减少37%,社会整体的健康效益将十分巨大。

焦点2

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而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

《意见》还明确,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牵头,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将制定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强化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干预,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确保高校学生体育课时,丰富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

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

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除了全民健身行动之外,健康中国行动总共包括15个具体行动,其中就有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根据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我国7~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1%和5.8%,农村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7%和4.5%。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简称《行动》)提出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

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

增设体育科目测试

此外,上述《行动》还提出目标,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90%及以上;未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应由当地政府统一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制度,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

此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90%以上。对于中小学而言,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也将纳入对学校绩效考核,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还提出目标,“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行动》还表示,将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焦点3

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 各地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筛查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

《意见》指出,癌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癌症总体五年生存率

2022年要提高到43.3%

《意见》还提出将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提升中西部地区及基层癌症诊疗能力。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审评审批。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据了解,如果不考虑年龄和性别,我国癌症的总体五年生存率已从2003-2005年间的30.9%上升到了2012-2015年间的40.5%,增长了近10%。

不过,不同癌症类型的5年相对生存率差异很大,例如甲状腺癌,从2003年-2005年的67.5%增长到84.3%,妇科肿瘤中的子宫内膜癌从55.1%增长到72.8%。

但也有例外,在“基本平稳,缓慢上升”的整体趋势下,胰腺癌和胆囊癌的总生存率却一直在下降,尤其是胰腺癌,10年里从11.7%跌到了7.2%。

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

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下简称《行动》)还提出,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如:

使用胃肠镜可以发现消化道癌,采用醋酸染色肉眼观察/碘染色肉眼观察(VIA/VILI)、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可以发现宫颈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发现乳腺癌。

《行动》还提醒,公众个人应密切关注癌症危险信号。

如: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身体出现哽咽感、疼痛等异常感觉;皮肤或黏膜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听力异常,流鼻血,头痛;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上述《行动》建议高危人群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定期防癌体检,根据个体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体检间隔时间。

对胃癌、食管癌等

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行动》提出,政府和社会应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各地根据本地区癌症流行状况,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

此外,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提出的目标是,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

此前公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亦提出要将重点癌症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到55%-60%,除了在高发现场的高危人群中进行癌症的筛查外,还应推行“机会性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