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法网官方海报从公布之初即引来了两种声音。有人说它蕴含了中国水墨画的神韵,也有人大呼“看不懂”。不管你持何种看法,或许在了解作者法比恩·维迪尔的创作历程后,你能够“从心”理解这幅海报的动人之处。

法比恩·维迪尔凝神静气地望向地面,她的眼前是一片属于罗兰-加洛斯的泥土色。时不时地,她用双手朝着各个方向在空中比划,身体也随之移动。

就像一个网球运动员在琢磨怎样打出最好的反手。

乍一看,你甚至可能会以为维迪尔是一名一线的建筑工人:只见她手戴乳胶手套,脚踩胶鞋,身上穿着的背带工装裤早已满布大片大片的白色。但看着这名颇具优雅气质的法国女人戴着的贝雷帽,看着她身边的画板和作画工具,你会反应过来:哦,这是一名艺术家。

或许你还是会为这平铺在地上、长宽各达几米的画板,以及足有半人高、一人合抱粗细的画笔感到惊奇:莫非有一位巨人帮助维迪尔实现她的构思?事实并非如此,宽敞明亮的工作室里常常只有维迪尔一人。她就这么站在画板旁垫着的白布上,双手娴熟地将蘸满颜料的巨型画笔如打太极一般推移到她想要的位置,在画板上留下充满张力的笔触。这是属于维迪尔的独创,她说:“我带来的变革形成了一种新的作画方式,那就是把画布和画框放在地上。我的整个身体在空间中移动着,诉说着。”

她正创作的这件作品,是2018年法网公开赛的海报。这是这项最具盛名的红土赛事历史上第四次将赛事海报交由女性艺术家完成。维迪尔为此感到荣幸:”法国网球协会和勒隆画廊邀请我来给2018年的赛事创作海报,我深受触动。”

仔细观察维迪尔以往的作品,你很难不将其和中国书法联系起来。毕竟,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笔触和质感。中国书法中所常蕴含的洒脱与流动性,我们也能在维迪尔的作品中找到。

她的画作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先从卢兹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到巴黎东方语言研究所学习中文的维迪尔便孤身一人来到中国,师从川派大家黄元学习书画、美学和哲学,这一待就是十余年。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维迪尔从面临语言障碍、毫无水墨基础,到深入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并融会贯通中西文化,开创出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而这次,除了表现出个人风格,维迪尔最想突出的就是一个“动”字。她这样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在那个特定的瞬间,在足部位置和移动方式上,我觉得自己很像一个运动员。于我而言,运动员的那种体态是很吸引人的,我也打算以这种方式创作我的作品。”维迪尔试着体验球员在场上那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

但这种网球与艺术的情感共通并不会立马在创作中喷涌而出。维迪尔回忆道:“周复一周,日复一日,我擦了又画,画了又擦,就是为了这样一种线条——它能够让静止的那一瞬跃然纸上,使之得到铭记。”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海报现在的样子。从小浸润在法网文化中的维迪尔深知,要表现出网球给人带来的无上愉悦,只需呈现球在红土场上跳起、让时间仿佛停滞的那一刻,除此之外,再也不需要多余的其他线条。

对于维迪尔来说,创作这样一幅作品的过程也很像打网球:“当球员击球的那一刹那,球员就已经多多少少地知道了自己是不是打出了好球。在我举起笔刷之前,我就知道了球是不是会跳起,我是不是抓住了那个不同凡响的瞬间。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描述,它是一个谜。”

维迪尔一遍又一遍地演练,直到突然之间,她可以将球从地面弹起时那种充满能量的感觉传达出来。她若有所思地说:“这个弹跳包含了球场上的万象,它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静止状态。而这就是法网比赛的精髓所在。”

今年3月,凝聚了维迪尔美妙灵感和丰富情感的海报终于问世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第一幅由法国本土女艺术家完成的法网海报。而这富有历史意义的一作由出生在巴黎的维迪尔完成,确实是再好不过的历史选择——对于维迪尔来说,法网一直承载着她关于巴黎的初夏记忆。

带着艺术家对色彩的极致敏感,她这样描述对法网的独家印象:“五月和六月的明媚阳光将赭色的土地照得发亮。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球场由琥珀色变为烟草色,由藏红色变为墨色,由赭色变为红色,又由黄土色变为褐色。而每一个回合,球都卷带着不同颜色的泥土,像彗星一样划过一道充满活力的迷人线条。”

她的这幅简洁有力的艺术品,让我们有机会以一种新视角品味艺术,更有机会以一种新方式欣赏网球。法网一以贯之将艺术与网球相结合的传统,也将一直传承下去。

在以下精选的历年法网海报中,你觉得哪一幅是最美的呢?